穆哥穆嫂的交友经历回顾
我们是穆哥穆嫂。不知不觉间,我们进入69乐园已经超过两年了。
这两年中,虽然有令人烦恼的疫情管控,有繁忙的工作要应对,也有孩子需要照顾、生活需要经营,但是我们却依然怀着积极、开放、期待的心态,去接触一些69乐园认识的男士或者夫妻,希望能够结出期望中的善缘。两年下来,聊过不少主动加我们或者我们主动加的人,也线下见过一些线上聊天感觉还不错的人。在这里,也很希望分享一下我们的感受和心得。
(一)不靠谱是最常见的问题,不靠谱的人必须果断远离。
夫妻交友,并非生活必须,也非情感必须,而是恩爱夫妻情趣所致,给自己的性爱生活增添更多激情的色彩。但是,这种尝试毕竟非主流,所以更需要谨慎小心,交往对象必须得靠谱。靠谱,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信、放心。日常交友,甚至同事之间合作,都会自觉屏蔽和远离那些不靠谱的人,更何况是夫妻交友这样敏感私密的事情。
但是,令人遗憾的人,靠谱真的是一种难得的素质。
在我们接触的经历中,不靠谱的行为主要体现为货不对版、不守时守信、缺乏界限感、自作聪明。这些背后隐藏的底层原因,是这些人内心深处缺乏对他人的尊重,是骨子里头的自我为中心。
货不对版的情况,其实让人挺难理解的,难道不怕见面的时候尴尬吗?实在想不明白,对方是出于何种目的要这样做。比如,有位男士给我们发了他的照片,确实是六块腹肌、身材健美,但见到真人的时候,却是圆滚滚的样子,让人哭笑不得。还见过一位男士,发过来他的照片,感觉有风度有朝气,但见到本人的时候,却是带着全身油腻感的业务员。还有一位男士,聊天的时候挺热情的,见面的时候一副不修边幅、毫不在意、无求所谓的样子。这里无意于说胖了就不好,无意于说业务员就不好,也无意于说放松就不好。穆哥本人也不瘦,早年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干过业务员,平常自己呆着的时候也挺自我挺放松的。我们并非颜值控,我们也很喜欢有趣的灵魂。但是,既然是交朋友,真诚地展示自己是重要的基础。人世间的人万万千,喜欢的类型也是千万万,但是展示的形象和现实的形象差距过大,只能是浪费大家彼此的时间。
至于不守时守信,实际上是挺让人愤怒的。比如,我们第一次线下约见的男士,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研究生,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。那个时候,我们刚进入69乐园时间不长。双方在线上聊得不错,感觉对方的人也算得上热情干净。于是,在五一假期双方约定线下见个面。为了这次见面,穆哥提前将工作安排好,将回西安的行程安排好。穆嫂也提前将孩子托付给朋友,将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、漂漂亮亮。做父母的人都知道,自己的时间往往自己做不了主,安排出这样的时间确实需要提前做一系列准备才可能完成。那天晚上,我们在约定的地方喝着啤酒,等着这位男士赴约,而这位男士一直发信息说他在路上,而这种在路上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晚上,直到晚上快12点也没有出现。这次失败的见面,虽然穆哥穆嫂认为筛选掉一个不靠谱的人,也算是收获。但是,确实感觉像吃了脏东西一样不舒服。一个连最起码的守信守时都做不到的人,很难想象是可以让人放心的。好在,这样的奇葩并不算多,但对于不守时却又缺乏交代的人,果断拉黑一定是不会错的。
相对于货不对版、不守时守信而言,缺乏界限感的人更需要警惕和远离。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,甚至于出身于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,也需要建立彼此之间明确的界限感,有些话是不能说的,有些事情是不能介入的,更何况是夫妻交友这样的情况。但是,有些人就是不知道这其中的边界何在。我们碰到过两次这种情况,对方趁着和穆嫂独处的机会,向穆嫂单独索要微信,并表示穆哥经常出差,他可以平常照顾穆嫂等等。我们实在搞不清楚,他们是怎么想的,感觉自己魅力无边是肯定的,但是缺乏应有的界限感、带来潜在的破坏性也是肯定的。这种人连最起码的边界都守不住,我们怎么可能去交往呢?
至于自作聪明的情况,看着就有些可笑了。穆哥穆嫂聊过一对夫妻,他们表示很希望认识一下,而且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。于是,双方约定周末见个面,四个人一起吃顿晚饭,算是认识一下。到了约定的时间,穆哥和穆嫂一起很守时地到了双方约定的地方。结果这个时候,对方发信息说他刚出发,他的夫人单独从另外一个地方出发,已经在路上了。于是,我们只能边看书边等着,结果等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后,终于见到了这位“匆匆而来”的男士。对方很客气地一个劲儿给我们道歉,然后说岳母身体不好,他夫人去看望岳母了。最后这位男士又躲得远远地打了两个电话去催他的夫人,回来说他老婆还没有出发。我们赶紧表示这是人之常情,不要着急。过了一会儿,这位男士又是一通操作猛如虎,跑到很远的地方打了几个电话,回来说他老婆可能来不了了。我们只好表示,没关系,下次有机会再见。结果,这位男士表示他能否作为单男加入我们。而且,趁着我去洗手间的时候,对穆嫂一通赞美和表白,索要微信和联系方式。我们不拒绝和单男交往,但是真诚是基础条件。过程中,我们一直保持着礼貌,但是这种自作聪明又有些低劣的玩法,只会让人感觉到可笑。
(二)从志同道合、心态积极的对象中才可能觅得佳友。
我们不反对有些人高效率地直奔主题,对于过程中的交流和交往缺乏耐性,奔着新鲜的身体匆匆而去。甚至于,我们曾经碰到过一位“高人”,看了我们关于交友的想法和帖子后,居然表现得很是愤怒,直接评价了一句“不就是那点事儿吗,装什么逼,装逼小心被雷劈”,然后居然将我们直接拉黑了。
这件事情让我哭笑不得的同时,也深刻认识到在网络上交流的人群和现实中的人群一样复杂,一样是分类分层的。虽然大家都对于夫妻交友这件事情感兴趣,但是每个人所属的类别和层次是不同的,具体的诉求和偏好是不同的。
这些不同,无可厚非,也很难讲谁更正确。我们不能批评说“夏虫不可语冰”,我们只能说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。所以,寻找志同道合的同路者,才有可能发现与自己匹配的对象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如何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佳友是一个难题。
好在我们明白,人在某些问题上所谓的志同道合,人所谓的类别和层次,基本上都是教化的结果,是经历过相似教育背景和人生心路历程的结果。所以,彼此之间素质相当,受教育程度相当,工作经历相当,会大大提高朋友合适朋友的概率。由此出发,不失为一条捷径。
在交往的过程中,人和人之间线上线下的接触和互动就成为彼此了解的关键路径。尤其是线上的接触和互动,是最方便最主要的路径。很多人通过线上的接触和互动,就可以直接筛掉。
在这个过程中,有些人通过网上聊天就可以感觉不对路,更多的人可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积极性而让人逐渐失去互动的兴趣。这种积极性的背后,实际上代表着对这件事情以及对对方的重视程度。比如,有些人收到信息后,基本不回复,或者隔了好多天才回复,这种人基本上就可以考虑放弃。再比如,有些人互动起来很是高冷,你说了一大堆话,而对方总是用少数几个字不咸不淡地答复你,而且从来不挑起话题,这种人基本上也没有必要去交流。
我们觉得夫妻交友也是交友,而且是更高层次的交友。既然是交友,交友的基本规律和规则就是适用的。不志同道合、不层次相当、不积极主动的人,绝对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、投入热情和激情。
(三)“漏洞效应”客观存在,有缘不推,无缘不求。
销售工作中,存在一个“漏洞效应”,说的意思是,从最初接触的客户,到最后成交的客户,存在层层递减的规律。比如最开始接触100个客户,到了最后能够成交的可能只有几个,或者一个都没有。这种现象普遍存在,被称之为“漏洞效应”。
人才招聘中,也存在一个类似的漏洞效应。最开始接触100个候选人,能够拿到简历的也许只有50份,最后经过层层面试、层层筛选,最终能够进入公司的可能只有几个,或者一个都没有。
夫妻交友过程与之同理。
我们和其他夫妻一样,内心还是充满期待和激情,希望找到那份善缘。但是谁也不知道哪个善缘是否存在,或者究竟在哪里。所以,平常心是必须的心理基础,筛选是必经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需要相互接触和互动,需要彼此加深了解,并最终做出取舍。
缘份这个东西挺神奇的,没法控制,不知道什么时候来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。所以,面对缘份就得有平常心,即所谓“有缘而来,无缘而去;一切随缘,顺其自然;有缘,不推;无缘,不求。”
(四)写在最后
我们是普通的中年夫妻,我们不是性饥渴,也不是性变态。我们非常恩爱,而且生活充满激情。我们彼此认识已经超过30年,我们现在依然如胶似漆,我们的性生活依然充满激情。穆嫂算得上美女,见过她的人都很欣赏她的漂亮和气质。穆哥算得上学识渊博,见多识广,能力突出,也算得上有男人味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都非常自信,充满热情。
所以,我们并不是在性生活或者现实生活中什么缺憾需要去弥补。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夫妻交友,找到真正靠谱的、聊得来的、比较合拍的男士或者夫妻朋友,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激情的色彩。我们希望结识有缘人,但是对于我们而言,能结到善缘固然好,结不到也没有关系,保持积极心态,一切随缘,顺其自然,不刻意,不强求。